8月21日上午,在全州县民政局的统筹指导下,一场汇聚深桂两地爱心的精准助学活动在永岁镇展开。在深圳东西方社工服务社的组织协调下,大西江镇石塔口初级中学副校长蒋荣平与龙水镇杨田桥初级中学英语教师郭燕组成“跨校教学小组”,利用暑期休息时间,为永岁镇三名困境儿童提供了高质量的数学和英语学科辅导,用专业与爱心为新学期助力。这场政企社协同的公益实践,不仅让孩子们在数学公式与英语单词的世界里收获成长,更以民政搭台、教育唱戏的创新模式,为乡村困境儿童帮扶工作写下了温暖注脚。
老师们为三位困境儿童提供学业帮扶
民政深耕基层,为教育帮扶锚定坐标
“这三个孩子的课本都翻卷了边,作业本上却写满了工整的笔记。”全州县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永岁镇的这三名学生虽身处逆境或因家庭变故缺乏照料,或因经济拮据难享课外辅导,却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其中两名即将升入初三的学生正面临中考冲刺,数学函数与英语语法成为学业瓶颈;另一名即将步入初二的学生,则在学科难度陡增的节点上显露出信心不足。
作为民生保障的“主力军”,全州县民政局迅速将这些一线调研信息转化为帮扶行动。通过建立“困境儿童成长档案”,民政部门精准勾勒出孩子们的学业短板与心理需求,并安排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A组社工蒋海锋、蒋颜萍,从资源链接、方案设计到场地协调全程提供政策指导帮扶。“民政部门最懂基层需求,我们的职责就是当好‘侦察兵’和‘调度员’,让教育资源精准滴灌到最需要的地方。”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的话语,道出了行政力量在公益助学中的枢纽作用。
石塔口初级中学副校长蒋荣平为初二学生提供学业帮扶
教育主动作为,让专业力量直抵课堂
接到民政部门的需求清单后,石塔口初级中学的教师团队迅速响应。副校长蒋荣平作为优秀数学骨干教师,主动承担起辅导重任。针对初三学生,她带着自编的《中考数学考点手册》,逐章梳理二次函数、圆的性质等核心知识点,用“错题归因法” 帮孩子们攻克薄弱环节;面对初二学生,她则设计了“数学趣味闯关” 游戏,通过掷骰子算概率、拼几何模型等方式,让抽象的定理变得可触可感。
杨田桥初级中学英语教师郭燕则创新性地将课堂搬到了儿童关爱保护站的图书角,用绘本故事创设情境对话场景,用单词卡片开展“记忆大挑战”。“孩子们起初不敢开口,现在能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了。”郭燕展示着手机里的视频,画面中曾羞涩低头的女孩,正用流利的英文讲述着梦想。这种“靶向式”辅导,正是民政社工与老师反复沟通需求后定制的方案 —— 既衔接课堂教学进度,又弥补课外辅导空白。
“非常感谢民政局和深圳东西方社工服务社搭建的这个平台,让我能和郭老师一起,为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尽一份力。看到他们专注的眼神和一点就通的领悟,我觉得一切都值了。”蒋荣平副校长在辅导结束后感慨道。
杨田桥初级中学英语老师郭燕为初三学生提供帮扶
联动机制破冰,让公益帮扶形成闭环
活动结束时,初三学生小蒋的数学模拟测试成绩较之前提升了 23 分。下一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工作组将与大西江镇石塔口初级中学教师、杨田桥初级中学的老师们签订《长期助学合作协议》,将短期辅导延伸为“学业导师 + 心理辅导员”的双轨帮扶。全州县民政局也以此为契机,在全县推广“民政部门 + 学校 + 社会组织”的助学模式。
从民政干部带领困境儿童项目社工踏破门槛的走访,到教师放弃休假的坚守,这场爱心接力,展现了“为民爱民”与“教书育人”的精神共鸣。当教育的火种遇上民政的温度,不仅照亮了困境儿童的求学之路,更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绘就了一幅 “政校协同、守望成长” 的温暖画卷。
通讯员:蒋海锋 蒋颜萍
供稿:深圳东西方社工服务社
指导:全州县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