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恩平人民与全国同胞一道,不畏牺牲、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在“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来临之际,笔者走访多处当年的抗战遗址,重温那段烽火岁月中动人至深的战斗故事与伟大的抗战精神。
【大田镇朗底励英学校——抗战司令部旧址】
1945年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挺进恩平,其司令部就设在朗底励英学校。这里曾是指挥粤中地区抗日作战的“神经中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英勇抗敌的坚定意志。
【大槐顶伏击战——毙伤日军近四十人】
在大槐镇大槐顶一带,曾发生过一场著名的伏击战。1945年7月,在恩平地下党组织的密切配合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代司令员谢立全率领第一团,于大槐顶(土名)设伏,成功袭击日军殿后部队,毙伤敌军近40人。这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自成立以来战果最为辉煌的一仗,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恩城水流坪小学——中共恩平县委早期据点】
抗战初期,这里就成为恩平地区重要的革命活动据点。1938年1月,共产党员黎永超、吴超炯等按照西南特委指示,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在此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并先后发展郑鼎诺、郑路、梁文颖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2月4日,新成立的中共恩平县委在独醒学校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由工委书记周天行兼管一区,其驻地便设在水流坪村。
【牛江镇东边朗村郑锦波故居——县委重建地】
1938年11月,中共西南特委副书记冯燊在郑锦波家中主持召开会议,正式宣布重建中共恩平县工委,冯燊兼任书记,郑锦波任副书记并主持日常工作。此后,郑锦波故居成为三四十年代恩平抗战活动的重要指挥中心。
【牛江镇南岗村——坚强的抗战堡垒】
1941年2月,周天行、司徒卓等奉命到恩平接替县委工作,以南岗村为驻地开展活动。司徒卓长期以教书为掩护,居住在村民冯仲(“四婆”)家中,在此坚持领导四区抗战工作。南岗村也成为恩平党组织在艰苦岁月中坚持斗争的重要根据地。
【良西镇横屋村——村民英勇抗敌纪实】
横屋村古炮楼建于1921年,围墙筑于1917年,原是村民自卫的工事。1945年7月30日,50多名日军进犯横屋村附近的鹤坪村,许多村民逃至该村避难。日军企图破门而入,但因铁闸坚固,始终未能得逞。后来日军从簕竹丛强行钻入,守楼乡丁开枪阻击,虽因枪支故障未能持续射击,但为村民争取了撤离时间,最终大部分群众成功转移至后山竹林。这段英勇抗敌的事迹,已被载入该村村史馆。
【君堂镇独醒学校——党组织活动中心】
抗日战争时期,独醒学校是恩平党组织三个区委所在地之一,是培训骨干、召开重要会议的核心场所。恩平党史资料中,仍保存着当年在此开展多项革命活动的记录。
【牛江镇炯成楼——护乡队坚守击退日寇】
抗战期间,三十多名日寇进犯仕洞村,该村抗日护乡队据守炯成楼,凭借暗堡枪眼顽强抵抗。日军久攻不克,最终溃退。至今,炯成楼的檐口和铁门上仍清晰可见累累弹痕,无声诉说着当年的激战与荣光。
【恩平大钟楼——恩平县各届抗日后援会地址】
1938年,恩平县各届抗日后援会地址就设在此。吴伯暖任干事长,指导全县展开抗日后援。大钟楼塑了“高瞻远瞩”四个大字其含意不止于在此登高可远眺恩平风光,还含有勉励人们要眼光远大顾全大局之意
这些散布于恩平大地上的抗战遗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载体。它们提醒着我们:不忘来时之路,不负先驱之志,让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