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滨海乡村传捷报:近日,恩平市横陂镇干部告诉记者,滨海的大亨村委会今年集体经济纯收入达665万元,成为恩平全市乡村集体经济首富。近日,记者专赴横陂镇大亨村探个究竟。
左:大亨村 右:2850亩咸围已规划为虾蟹生产基地
50来岁的大亨村委会党支书吴新锋满脸笑容告诉记者,大亨村委会瞄准湾区前景,将多年整治的2850亩咸围进行改造,将咸围变成集体经济的“钱围”,在镇委帮助下今年春进行统一招商,并依法公开招标,被江苏一商人以年缴665万元租下1360亩。现在商人租下的2850亩咸围已规划为虾蟹生产基地,并分批搭起铁棚,着手放养虾蟹苗。
记者在横陂镇副镇长陈明雅、大亨村村委会党支书吴新锋引介下来到虾蟹生产基地,这里,搭起的铁棚整齐划一,向南向东延伸,非常壮观,成了恩平很有规模的水产品养殖基地。吴新锋透露,列人大亨村今年收入及村民分洪将达600多万元。村委会集体经济如此收入大手笔,记者心情振奋暗暗称奇。
在并不显眼的大亨村党支部办公室,吴新锋和今年84岁前任大亨村党支书吴洋滚与记者侃侃而谈。新老党支书告诉记者,大亨能有今天辉煌,除了上级党委政府支持帮助外,忘不了1962年至1978年那个非常时期在大亨担任党支书的吴洪宁。
大亨村党支部现任党支书吴新锋(右一)与前任党支书吴洋滚(中)向记者细忆老支书吴洪宁
说起吴洪宁,吴新锋与吴洋滚告诉记者一系列往事。1927年出生的吴洪宁曾应征参加红军,退伍后于1962年至1978年任大亨大队党支部书记,1993年因病去世。他在经济困难时期上任,带领大亨人民艰苦奋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集体经济。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与农村干部一起,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围海造田,建造“新咸围”,向海要粮,造福后代。在生产劳动中吴洪宁率先垂范,团结全体村民,历经4年多的不懈努力,在1970年终于建成造田面积600多亩新咸围。这一业绩,在全省、全国引起轰动,《人民日报》、《南方日报》都作了突出报导和评论。大亨村一举成为全国先进乡村,他主政 17 年,业绩颇丰,多次被各级评为农村优秀党支部书记。曾被国务院特邀出席参加全国农业会议,并在会上发言。在那个时期,吴洪宁先后被选为中共横陂公社党委委员、恩平县委委员、佛山地区革命委员会常委、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委员。
吴洋滚告诉记者,他那时与吴洪宁同在大亨村党支部工作,洪宁任党支书,他任村党支委。1968年改造咸围时很艰辛,村中每天都有近千人投入劳动。洪宁除到公社和县开会外,几乎天天泡在咸围,身先士卒感召着百户千家。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有一次夜间刮台风,把咸围刮倒了,为着集体利益,吴洪宁二话没说,就和吴洋滚一起带着村干部和100位民兵举着禾草昌着狂风暴雨冲向咸围,众志成城硬是把咸围缺口堵住了。为集体咸围吴洪宁敢于拼搏精神教育鼓舞了大亨群众。自此至今大亨村党支部已换10届,但历届村党支部都坚守“村规”:维护咸围集体性质,发展集体经济。干部不谋私利,密切联繫群众。吴新锋告诉记者,从吴洪宁时代至今已数十年,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没有一个倒在腐败问题上。1969年10月10日,南方日报在头版头条,通栏标题下登出南方日报记者釆写大亨围海造田的《大寨精神谱新歌》的长篇报道,震动了全省。
或许上级看到大亨村班子的坚强,后来在傍边的省洪滘农埸解体时,上级领导把近2000亩咸围下放给大亨村和另一村庄。加上其他途经开拓,大亨的咸围今达到2850亩。乡村振兴尤其是恩平列入大湾区后,光明前景又激发大亨干部群众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决心,他们认定淡咸水交错的大亨咸围,是水产养殖优质之地,在横陂镇党委帮助下,他们四处物色投资商。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大亨咸围价值有了质的飞跃。
大亨一举成为恩平农村集体经济首富或许有点偶然,但他们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意志与决心取得成功却是必然的。(冯创志)
恩平市红色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