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晚,一台整场由青少年演出的器乐剧《和乐行》在上海宛平剧院上演。《和乐行》是上海音乐家协会发起并主办青少年公益演出品牌——“音乐梦想家”在今年推出的专题演出。
《和乐行》是一台器乐剧,全由非专业的青少年音乐生担任主演,讲述的是学生乐手赵晓赫在梦中来到一座古城“太一城”,这里的五大家族各自精习一种乐器,每年都举行打擂比试——“太一乐会”。赵晓赫在与其他家族乐手不同乐器演奏的比斗中,最终明白了音乐技艺不在输赢,而在于互相切磋进步、以和为美、和衷共济,方成就盛世和音的道理。《和乐行》作为“音乐梦想家”新主题系列三部曲的第一部,依托中国民乐为媒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素材,通过民乐器乐剧演出,以琴声传递中国声音,让青少年演奏者和观众感受中国传统音乐之精妙。
“2023音乐梦想家”自今年3月起启动,汇聚了诸位沪上优秀的年轻创作力量担任主创,其中包括音乐编曲李林,他曾为许多热门的综艺节目如《达人秀》《跨界歌王》《隐藏的歌手》编曲。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和乐行》的创作中,特意将中国传统名曲如《十面埋伏》《高山流水》等,结合剧目和学生演奏特色重新编曲,融入时代新意。”
从夏天接到任务,编曲李林花了半年时间打磨,边构思边创作边完善。他从竹笛、二胡、古筝、打击乐等为数庞大的传统曲库中,精挑细选,找出与剧中人物气质相符、性格相合的曲目,进行二度创作。专家导师团成员、竹笛演奏家王少庆给了李林不少灵感。竹笛曲《茶山花灯》取材于云南民歌《十大姐》,王少庆认为该曲欢快的基调,很符合剧中孩子们“求学”途中天真活泼的形象,于是李林将其改编成二重奏,用于剧情。
在器乐剧《和乐行》中饰演主角赵晓赫的凌翊钧,是位育实验学校初二的学生。尽管平日里已经是民乐队的成员,学习竹笛也有8年,但参加器乐剧的演出,对凌翊钧来说却还是第一次。从8月下旬起,他就开始了练习,每周五的竹笛小组训练,及每周六和其他几位小主演的排练,凌翊钧每次都很上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排练、演出,让我在舞台上更放得开,也变得更自信了。就像剧中的赵晓赫一样,我要把这个角色代入我的生活,他身上的自信、谦虚,都值得我去学习。”凌翊钧说。
专家导师团成员、古筝演奏家宋小璐认为,器乐剧的演出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从音乐的技术、舞台表演等各个维度全方位地演绎。“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去享受这个舞台。”
“我们通过打造一台由音乐学生作为主角的公益演出,让学生沉浸式参与演出,在提高演奏技艺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乐器、民族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我们提供一个让青少年与专家、大师面对面学习的机会,让音乐家们的技艺与艺德薪火相传。”上海音乐家协会秘书长乔嘉说。
上海音乐家协会近年来致力于发挥自身专家优势与专业特长,积极助推青少年音乐教育和社会大美育。在《和乐行》的演出现场,上海音协还宣布与本市七所中小学达成关于推进音乐教育的合作备忘录,通过优质师资输出、与大师同台演出等多种模式,进一步助力中小学打造学生乐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艺术审美。而从中选拔出的优秀学生更有机会登台每年一季的“音乐梦想家”,点亮音乐绮梦。
图:演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