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最新报道显示,根据中央气象台2025年1月1日至8月16日的统计数据,全国累计降雨量前十的国家级气象站点中,恩平气象站以1922.1毫米的降雨量位列第九。这一数据格外引人注目,因为与历史同期相比,恩平今年的降雨量已经超过了1998年"986洪灾"时期的水平。
作为土生土长的恩平人,我对降雨数据尤为敏感。1998年6月20日至26日,恩平曾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持续降雨量达1241.48毫米,造成重大损失。而今年截至8月中旬,恩平降雨量已达1922.1毫米,比1998年同期多出近700毫米,相当于当年降雨量的1.5倍。令人惊讶的是,尽管雨量更大,但今年恩平的社会秩序井然,工农业生产正常运转,完全没有重现当年的灾难景象。
据观察,今年5月19日至20日,那吉镇曾遭遇强降雨,12小时内降水量达376.3毫米,但仅造成圩镇短暂积水和小范围道路损毁,未形成重大损失。充沛的降雨反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为丰收奠定了基础。
恩平市领导用"久久为功"四个字道出了其中的奥秘。自"986洪灾"以来,恩平市始终将水利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建立了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笔者从水利部门获悉,"十四五"期间,恩平市抢抓政策机遇,多渠道筹措资金,累计落实水利建设资金13.7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
1. 堤防加固工程
2. 排涝系统升级
3. 水库除险加固
4. 智慧水利建设
正是这些持续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恩平在面对超历史同期的强降雨时,能够从容应对,将自然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一案例充分证明,未雨绸缪的水利建设是抵御自然灾害最有效的"防护网"。(作者:冯创志 )
【编辑:哲睿】